《倚天屠龙记》三版的结尾,体现了金庸先生随着时代变化中的情爱观,更是展现了张无忌钟情至多情以至滥情的性格改变。
连载版结尾处,赵明(修订版及新修版改为赵敏)要求张无忌完成答应自己的三件事中的最后一件事,即为自己画眉。张无忌欣然同意,并表示愿意天天为赵明画眉。
全书就此以仿效前人闺中画眉佳话作结,寓意着二人情投意合、好事将近,俨然就是苦尽甘来后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模板。想来,两人将来会成就一段美满姻缘,张无忌也得以确立专情一人的人设。
修订版结尾处,张无忌依照前约正要为赵敏画眉,周芷若突然出现,并提起张无忌曾经答应为自己做一件事的旧约。张无忌相看赵敏与周芷若两人,“霎时之间百感交集,也不知是喜是忧,手一颤,一枝笔掉在桌上。”
虽然先前张无忌有对周芷若说似乎对赵敏更爱一些,其实在他内心深处里,他自己也说不清楚在赵敏、周芷若、小昭、蛛儿四位姑娘之间,他到底是爱哪一个深一些,多一些?可能赵敏、周芷若相较后两位多点,但这两者之间又怎么比较呢?
就连作者金庸先生也说,“作者也不知道,既然他的个性已写成了这样子,一切发展全得凭他的性格而定,作者也无法干预了。”
这时的张无忌已经是不可控的,有所克制,感情束缚于赵敏,又心猿意马,难忘情于周芷若,摇摆不定间,尽显多情本色。正如他的性格,软弱可欺的实质,从来都是最为被动的那个。
新修版的结尾处,张无忌决定送赵敏去蒙古,再也不踏足中原,依照前约正动手为赵敏画眉时,周芷若出现了。周芷若让张无忌答应不与赵敏拜堂成亲,张无忌同意不成亲,却说要与赵敏做夫妻生孩子。周芷若也不反驳,认为张无忌只要不成亲,终究还会想到自己的好。
张无忌听了周芷若的话,心中生起波澜,将跟自己有着感情纠葛的四位姑娘全都想了一遍,还衍伸出将来一切皆有可能,与四位姑娘再续前缘的感叹。
就连作者本人也设想:“张无忌最后与赵敏前往蒙古,从此不回中土,但如出现其他偶然因素,周芷若可能去蒙古找他,他可能和赵敏同去波斯找小昭,可能为了明教而不得不独自回中土办事,也可能在西域遇到殷离。”
说实话,这尾声,很渣男,很现实。
这个结尾,也更接近于我们普通人的想法,犹如脱缰野马般狂野奔驰,犹如黄河泛滥般不可收拾,犹如狂风暴雨般肆无忌殆,张无忌真是有点“无所顾忌”真性情了。
1961年连载版的貌似专情,1977年修订时的难舍多情,2003年新修版的处处留情,从中可以一窥金庸先生对人性情感的变化,因时代的不同而不同,因观念的变化而变化,从不拘束于一时一地。
对此,他也说:“张无忌最后没有选定自己的配偶。我一直相信,历史并非命定,充满了偶然因素,人事也是这样。”
诚如作者先前所说,这已经是一个因个性发展,作者也无法干预的张无忌了,只能随着他的性子,任由他去“不受控制”地发挥。
由此而想到,金庸先生将张无忌改写得越来越多情,以贴近现实人的情感。而前段时间争议得火热地《诛仙》作者萧鼎却是将笔下的主角张小凡改写得越来越专情,以彰显凡雪恋的正统性。
看来,两人走得是两个极端了。孰优孰劣呢,自然是由读者们自己去品味了。